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簽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廿六讲 大哉圣人之道

中庸赏析作者:贾陆英发布:贾陆英

2020-11-16 12:50

大哉圣人之道!洋洋洋洋:盛大,浩翰无边乎!发育万物,峻极于天。优优优优:充足有余大哉!礼仪礼仪: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,又称经礼三百,威仪威仪: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,又称曲礼三千。待其人其人:指圣人而后行。
故曰苟不至德苟不至德: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。苟,如果,至道不凝凝:凝聚,引申为成功焉。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问学:询问,学习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。温故而知新,敦厚以崇礼。
是故居上不骄,为下不倍倍:通”背”,背弃,背叛。国有道其言足以兴,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容:容身,指保全自己。《诗》曰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”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,哲,智慧,指通达事理其此之谓与?

伟大啊,圣人的道!浩瀚无边,生养万物,与天一样崇高。充足有余,礼仪三百条,威仪三千条。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。
所以说,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,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。因此,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;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;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;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;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。
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,身居低位不自弃,国家政治清明时,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;国家政治黑暗时,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。《诗经》说:“既明智又通达事理,可以保全自身。”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?
《中庸》第二十七章,讲学习圣人之道,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。全文可分为三段:
第一段,对圣人之道的赞美。“大哉圣人之道!洋洋乎!发育万物,峻极于天。优优大哉!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。待其人而后行。”这里的“洋洋”,指盛大,浩翰无边。“优优”,指充足有余。“礼仪”,指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,又称经礼。“威仪”,指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,又称曲礼。“其人”,指圣人。意思是说:“伟大啊,圣人的道!浩瀚无边,生养万物,与天一样崇高。充足有余,礼仪三百条,威仪三千条。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。”在这里,作者指出了圣人之道的两方面特征:它既可“发育万物,峻极于天”,是至大而无外的;又可渗透、深入、贯穿于“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”之中,因而又是至小而无内的。这两方面的功用,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。
第二段,指出修养德行以适应圣人之道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,这是本章的重点。作者首先强调了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:“故曰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”这里的“凝”字,指凝聚,引申为成功。意思是说:“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,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。”正因为如此,作者用五句话指明了君子修养德行的途径和方法:“故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。温故而知新,敦厚以崇礼。”意思是说:“因此,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;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;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;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;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。”朱熹认为,这五句话,“大小相资,首尾相应”,是“圣贤所示入德之方”,也就是圣贤所告诉我们的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,因此,要尽心尽意地研习。五句话中,“尊德性而道问学”最为要紧,“尊德性”,才能存心而极尽全面地把握道体的广大;“道问学”,才能致知而极尽深入地体悟道体的精微。“尊德性”,也就是“德育”的问题;“道问学”,也就是“智育”的问题。此二者,用朱熹的话说,乃是“修德凝道之大端也。”时至今日,德育和智育相结合,依然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。
第三段,指出君子实行圣人之道应秉持的原则。“是故居上不骄,为下不倍;国有道其言足以兴,国无道其默足以容。”这里的“倍”字,在古代与背对背的“背”字通用,指背弃,背叛。“容”字,原意是容身,这里指保全自己。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:其一是说:“身居高位不骄傲,身居低位不自弃。”其二是说:“国家政治清明时,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;国家政治黑暗时,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。”接下来,作者引用了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中的诗句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”这里的“哲”字,指智慧,引申为通达事理。诗的大意是:“既明智又通达事理,可以保全自身。”最后一句“其此之谓与?”是一个反问句,意思是说:“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?”反问句,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,其特点是用疑问的句式,表达肯定的观点。作者以反问的句式结束全文,目的是强调上文提出的两条原则,都是指君子实行圣人之道,要学会明哲保身,进退自如。这种反问的形式,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,更能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。
这里需要指出的是,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”,是对于复杂而严峻的政治现实的一种处置,一种适应。在《论语·泰伯篇》中,孔子要求弟子们要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”孟子在《尽心上》中也说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《中庸》的观点,与此一脉相承。君子实行圣人之道,任重而道远,必须针对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置。明哲保身,进退自如,是为了保全自己以完成重任。这与那种苟且偷生的行为,是毫不相干的。
孔子还说过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《论语·卫灵公》当需要献出生命来捍卫仁爱之道的时候,有志之士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,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。
对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处置,要融会贯通,全面把握。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上一頁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