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簽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(济南,平原,乐安,北海,东莱,齐国,右青州,南阳)郡国四_志第二十二_后汉书第三十二卷

后汉书作者:范晔发布:华夏士子

2020-12-25 00:00

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右青州 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 右荊州 九江 丹陽 廬江 會稽 吳郡 豫章 右揚州

濟南國故齊.文帝分.雒陽東千八百里.十城.戶七萬八千五百四十四.口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.

東平陵有鐵.有譚城.故譚國有天山. 著 於陵杜預曰縣西北有于亭.陳桓子以封齊公子周臺 菅有賴亭.左傳哀六年公如賴土鼓 梁鄒 鄒平 東朝陽杜預曰縣西有崔城歷城有鐵.有巨里聚.耿弇破費敢處.皇覽曰:『太甲有冢.在歷山上.』

平原郡高帝置.雒陽北一千三百里.九城.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八.口百萬二千六百五十八.

平原地道記曰有篤馬河 高唐濕水出.  般  鬲侯國.夏時有鬲君.滅浞立少康.魏都賦注曰縣有蓋節淵.三齊記曰:『城南有蒲臺.高八十尺.秦始皇所頓處.在臺下縈蒲繫馬.今蒲猶縈者.』祝阿春秋時曰祝柯.左傳哀十年『取犁及轅』.杜預曰縣西有轅城.故縣.省有野井亭.左傳昭二十五年『齊侯唁公于野井』.杜預曰在縣東. 樂陵  濕陰  安德侯國.  厭次本富平.明帝更名.

樂安國高帝西平昌置.為千乘.永元七年更名.雒陽東千五百二十里.九城.戶七萬四千四百.口四十二萬四千七十五.

臨濟本狄.安帝更名.地道記曰:『狄伐衛懿公.』 千乘 高菀  樂安  博昌有薄姑城.古薄姑氏.杜預曰薄姑地有貝中聚.左傳齊侯田于貝丘.杜預曰縣南有地名貝〔中〕有時水.左傳莊九年『戰于乾時』.杜預曰時水在縣界.岐流.旱則竭涸.故曰乾時 蓼城侯國.杜預曰縣東北有攝城利故屬齊. 益侯國.故屬北海.  壽光故屬北海.有灌亭.古灌國.

北海國景帝置.建武十三年〔有〕菑川.高密.膠東三國.以其縣屬.十八城.戶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一.口八十五萬三千六百四.

劇有紀亭.古紀國.  營陵  平壽有斟城.杜預曰有斟亭.古斟國.故縣.後省有寒亭.古寒國.浞封此.都昌左傳莊元年齊遷紀之鄑城.地道記曰鄑城在縣西安丘有渠丘亭.地道記曰有渠丘城 淳于永元九年復.有密鄉.左傳隱二年紀莒盟密.故密鄉.在縣東北.後省 平昌侯國.故屬琅邪.有蔞鄉.左傳昭五年『莒牟夷以牟婁及防.茲來奔』.杜預曰縣西南有防亭 朱虛侯國.故屬琅邪.永初元年屬.左傳莊元年齊遷紀郚.杜預曰朱虛縣東南有郚城.鄭志曰:『有小泰山.公玉帶曰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.即此山也.』 東安平故屬菑川.六國時曰安平.有酅亭.故兆.左傳莊三年『紀季以酅入於齊』.地道紀有羌頭山 高密侯國.  昌安侯國.安帝復.  夷安侯國.安帝復.  膠東侯國.  即墨侯國.有棠鄉.左傳襄六年圍棠.杜預曰棠國也 壯武安帝復.故夷國.左傳隱元年紀伐夷 下密安帝復.  〔拒〕地道記曰:『養澤在西.幽州藪.有萊山.萊王祠.』 觀陽

東萊郡高帝置.雒陽三千一百二十八里.十三城.戶十萬四千二百九十七.口四十八萬四千三百九十三.

地道記曰:『縣東二百三十里至海中.連岑有土道.秦始皇登此山.列二碑.東二百三十里有始皇.漢武帝二碑.』牟平 惤侯國.地道記曰有百枝萊君祠.三齊記曰:『南有蹲犬山.山似犬蹲.有神.劉寵出西都.經此山.山犬吠之.寵曰「山神謂我人也」.』 曲成侯國.前書禱萬里沙.在縣 掖侯國.有過鄉.故過國當利侯國. 東牟侯國.  昌陽 盧鄉 長廣故屬琅邪.  黔陬侯國.故屬琅邪.有介亭.左傳襄二十四年『伐莒.侵介根』.杜預曰縣東北計基城.號介國葛盧有尤涉亭.  不〔期〕侯國.故屬琅邪.三齊記曰:『鄭玄教授不〔期〕山.山下生草大如䪥.葉長一尺餘.堅刃異常.土人名曰康成書帶.』

齊國秦置.雒陽東千八百里.六城.戶六萬四千四百一十五.口四十九萬一千七百六十五.

臨菑本齊.刺史治.爾雅十藪.齊有海隅.郭璞曰海濱廣斥.左傳齊戍葵丘.杜預曰在縣西.皇覽曰:『呂尚冢在縣城南.去縣十餘里.在齊桓公冢南.菑水南桓公冢西北有晏嬰冢.』孟子注曰:『南小山.曰牛山.』博物記曰縣西有袁婁 西安有棘里亭.杜預曰在縣東.陳桓子封子山有蘧丘里.古渠丘.  昌國 臨朐有三亭.古郱邑.左傳莊元年齊所徙.杜預曰在縣東南.應劭曰伯氏邑也.地道記曰有石高山. 廣  般陽故屬濟南.

右青州刺史部.郡.國六.縣六十五.

南陽郡秦置.雒陽南七百里.三十七城.戶五十二萬八千五百五十一.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.

宛.本申伯國.荊州記曰:『郡城周三十六里.』博物記有申亭.南都賦注曰有玉池.澤陂有南就聚.有瓜里津.東觀書鄧奉拒光武瓜里有夕陽聚.袁山松書曰:『賈復從擊鄧奉.追至夕陽聚.』有東武亭.  冠軍邑.  葉有長山.曰方城.杜預曰方城山在縣南.屈完曰『楚國方城以為城』.皇覽曰:『縣西北去城三里葉公諸梁冢.近縣祠之.曰葉君丘.』有卷城.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季然郭卷 新野有東鄉.故新都.王莽封也有黃郵聚.吳漢破秦豐地 章陵故舂陵.世祖更名.古今注曰:『建武十八年.使中郎將耿遵築城.』有上唐鄉.前志曰故唐國.下江兵.荊州軍西鄂有精山.朱雋破孫夏.山海經曰:『有豐山.神耕父處之.常遊清泠之淵.出入有光.見即其國為敗.有九鍾焉.是知霜鳴.』郭璞曰:『清泠水在西鄂縣山上.神來時水赤光耀.今有屋祠也.霜降則鍾鳴.故言知也.物有自然感應.而不可為也.』南都賦注:『耕父.旱鬼也.』皇覽曰王子朝冢在縣西 雉博物記曰滍水出 魯陽有魯山.前志曰古魯縣.南都賦注:『有堯山.封劉累.立堯祠.』有牛蘭累亭.謝沈書云牛蘭山也 犨 堵陽 博望 舞陰邑.比陽 復陽侯國.有杏聚.   平氏桐柏大復山.淮水出.前書曰在縣南.荊州記曰:『桐柏淮源涌發.其中潛流三十里.東出大復山南.山南有淮源廟.』博物記曰:『有陽山.出紫草.』有宜秋聚.伯升見下江兵 棘陽荊州記曰東北百里有謝城有藍鄉.伯升襲甄阜〔也〕有黃淳聚.又伯升攻梁丘賜.杜預曰蓼國在東南.前志蓼國湖陽是 湖陽邑.荊州記曰:『樊重母畏雷.為石室避之.悉以文石為階.今存.』 隨古隨國西有斷蛇丘.即銜珠之蛇也.杜預曰有賴亭.左傳僖十五年齊伐厲.在縣北.帝王世記曰:『神農氏起列山.謂列山氏.今隨厲鄉是也.』荊州記曰:『縣北界有重山.山有一穴.云是神農所生.又有周迴一頃二十畝地.外有兩重塹.中有九井.相傳神農既育.九井自穿.汲一井則眾井動.即此地為神農社.年常祠之.』 育陽邑.有小長安.漢軍為甄阜所破處有東陽聚.朱祐破張成處 涅陽 陰 酇 鄧有鄾聚.左傳桓九年楚師圍鄾 山都侯國.  酈侯國.荊州記曰:『縣北八里有菊水.其源旁悉芳菊.水極甘馨.又中有三十家.不復穿井.仰飲此水.上壽百二十三十.中壽百餘.七十者猶以為夭.漢司空王暢.太傅袁隗為南陽令.縣月送三十餘石.飲食澡浴悉用之.太尉胡廣父患風羸.南陽恆汲飲此水.疾遂瘳.此菊莖短花大.食之甘美.異於餘菊.廣又收其實.種之京師.遂處處傳植之.』 穰 朝陽南都賦陂澤有鉗盧.注曰在縣 蔡陽侯國.襄陽耆舊傳曰:『有松子亭.下有神陂.中多魚.人捕不可得.』南都賦所稱 安眾侯國.博物記曰:『有土魯山.出紫石英.』 筑陽侯國.有涉都鄉.杜預曰穀國在縣北.博物記曰今穀亭.荊州記曰:『縣北四里有開林山.西北有䪥山.』武當有和成聚.荊州記曰:『縣有女思山.南二百里.有武當.』 順陽侯國.故博山.有須聚.  成都 襄鄉 南鄉 丹水故屬弘農.南鄉.丹水二縣有商城.張儀與楚商於之地有章密鄉.有三戶亭.左傳哀四年晉執蠻子畀楚師 析故屬弘農.故楚白羽邑.左傳昭十八年『許遷于白羽.』有武關.在縣西.南都賦曰武關在其西.文穎曰去縣百七十里有豐鄉城.左傳哀四年『司馬起豐.析』.荊州記曰:『縣有龍淵.深不測.縣北有馬頭山.』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上一頁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