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簽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项羽之死(司马迁·两汉)

古诗词文(中小学教材)作者:古典诗词发布:延章

2022-12-4 16:44

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~不可考,字子长,生于龙门西汉夏阳、即今陕西省韩城市,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,西汉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『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』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【史记】原名【太史公书】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『二十四史』之首,被鲁迅誉为『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』。

项王军壁垓gāi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『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』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zhuī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kāngkǎi,自为诗曰:『力拔山兮气盖世!时不利兮骓不逝!骓不逝兮可奈何!虞兮虞兮奈若何!』歌数阕què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
译文
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,兵少粮尽,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。深夜,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,项羽于是大为吃惊,说:『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?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!』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,在帐中饮酒。有美人名虞,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;有骏马名骓zhuī,追项羽一直骑着。这时候,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,自己作诗吟唱道:『力量能拔山啊,英雄气概举世无双,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!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,虞姬呀虞姬,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?』项王唱了几遍,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。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,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,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。

注释
壁:名词作动词,本指军垒,此处为设营驻守。夜:名词作状语,在夜里。楚歌:名词作动词,唱起楚地的歌曲。是:指示代词,指汉军。之:结构助词,取消句子独立性。幸:被宠幸。于是:在这种情景下。慷慨:情绪激昂。为:写。拔:撼动、拔起。盖:超过。逝:奔驰。奈何:怎么办。奈若何:固定句式,把你怎么办呢?阕:遍。和:应和。泣:眼泪。莫:否定代词,没有人。

于是项王乃上马骑,麾huī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直夜溃kuì围南出,驰走。平明,汉军乃觉之,令骑将灌guàn婴以五千骑追之。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项王至阴陵,迷失道,问一田父,田父绐dài曰『左』。左,乃陷大泽中。以故汉追及之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,至东城,乃有二十八骑。汉骑追者数千人。项王自度不得脱。谓其骑曰:『吾起兵至今八岁矣,身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,未尝败北,遂霸有天下。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今日固决死,愿为诸君快战,必三胜之,为诸君溃围,斩将,刈旗,令诸君知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』

译文
在这种情况下,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,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,当夜突破重围,向南冲出。天刚亮的时候,汉军才发觉,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。项王渡过淮河,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。项王到达阴陵,迷了路,去问一个农夫,农夫骗他说:『向左边走。』项王带人向左,陷进了大沼泽地中。因此,汉兵追上了他们。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,到达东城,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。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。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,对他的骑兵说:『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,亲自打了七十多仗,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,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,从来没有战败,因而能够称霸,据有天下。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,这是上天要灭亡我,决不是作战的过错。今天必死无疑,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,一定胜它三回,给诸位冲破重围,斩杀汉将,砍倒军旗,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,决不是作战的过错。』

注释
骑:单人乘一匹马。直:当。南:向南。驰:骑马奔驰。平明:天快亮的时候,也叫平旦。3---5时。也叫寅时、五更。乃:才。以:率领。属:跟随。田父:农夫。绐:欺骗。左:向左走。以故:因此。引:率领。东:向东走。度:估计,猜测。身:亲身经历。卒:最终。固:本来。快战:痛快的作战。刈:砍倒。

乃分其骑以为四队,四向。汉军围之数重。项王谓其骑曰:『吾为公取彼一将。』令四面骑驰下,期山东为三处。于是项王大呼,驰下,汉军皆披靡,遂斩汉一将。是时,赤泉侯为骑将,追项王,项王瞋chēn目而叱之,赤泉侯人马俱惊,辟易数里。与其骑会为三处。汉军不知项王所在,乃分军为三,复围之。项王乃驰,复斩汉一都尉,杀数十百人,复聚其骑,亡其两骑耳。乃谓其骑曰:『何如?』骑皆伏曰:『如大王言。』

译文
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,面朝四个方向。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。项王对骑兵们说:『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!』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,约定冲到山的东边,分作三处集合。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,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,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。这时,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,在后面追赶项王,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,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,退避了好几里。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。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,就把部队分为三路,再次包围上来。项王驱马冲了上去,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,杀死有百八十人,聚拢骑兵,仅仅损失了两个人。项王问骑兵们道:『怎么样?』骑兵们都敬服地说:『正像大王说的那样。』

注释
以为:以之为,把…分为。四向:向四面杀出。彼:他们。期:约定,如不期而遇。山东:古今异义,山的东面。披靡:草木随风倒下的样子,这里用以形容汉军溃散。瞋目:瞪大眼。辟易:退避,这里指惊吓后退。会:聚集。亡:损失。伏:通『服』,心服的意思。

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檥船待,谓项王曰:『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』项王笑曰:『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wàng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』乃谓亭长曰:『吾知公长者。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,尝一日行千里,不忍杀之,以赐公。』乃令骑皆下马步行,持短兵接战。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。项王身亦被十余创。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,曰:『若非吾故人乎?』马童面之,指王翳曰:『此项王也。』项王乃曰: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』乃自刎wěn而死。王翳取其头,余骑相蹂践争项王,相杀者数十人。最其后,郎中骑杨喜,骑司马吕马童,郎中吕胜、杨武各得其一体。

译文
这时候,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。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,对项王说:『江东虽然小,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,民众有几十万,也足够让您称王了。希望大王快快渡江。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,汉军到了,没法渡过去。』项王笑了笑说:『上天要灭亡我,我还渡乌江干什么!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,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,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,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?纵使他们不说什么,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?』又对亭长说:『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,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,所向无敌,曾经日行千里,我不忍心杀掉它,把它送给您吧。』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,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。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。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。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,说:『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?』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,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:『这才是项王。』于是项王说:『我听说汉王用千金、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,我送你个人情吧!』说完便自刎而死。王翳拿下项王的头,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,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。最后,郎中骑将杨喜,骑司马吕马童,郎中吕胜、杨武各争得一个躯体。

注释
于是:在这种情况下。东:名词作状语,向东。亭长:秦汉时的乡官。檥:通『舣』使船靠岸。江东: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,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,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。地方:土地方圆。王:名词作动词,称王。愿:希望。无以:没有用来……办法。亡:使动用法,使……灭亡。何渡为:句末语气词,『呢』,何……为?翻译为:为什么……呢?西:名词作动词,向西征战。纵:纵使。王:使动用法,使……称王。面目:颜面、脸面,在古代颜、色都指脸色,如和颜悦色。长者:古今异义词,这里指德高望重的人。短兵:短小轻便的武器。创:创伤。骑司马:骑兵将领官名。购:悬赏。



赏析
本篇节选自【史记·项羽本纪】,题目为后人所拟。

有人把【史记】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,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,『项羽之死』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。『喑叱咤,千人皆废』的英雄死了,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『卷起千堆雪』的浪花,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,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、拍案而起的长叹息。

这最后一幕,由垓下之围、东城快战、乌江自刎三场组成,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、虞兮悲唱、阴陵失道、东城快战、拒渡赠马、赐头故人等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细节。司马迁怀着满腔激情,运用史实、传说和想像,传写了项羽的穷途末路,不断丰富、发展了他的性格,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,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。

第一场:垓下之围。大幕刚启,夜空中传来若断若续、如泣如诉的四面楚歌之声,先奏起背景音乐;然后唱出变徵之音的『虞兮』主调:一起便哀音满耳,感人至深。『时不利兮可奈何!虞兮虞兮奈若何!』结尾三虚字反复唱叹,曼声苍凉。正如【史记评林】引吴贤齐说的那样:『一腔怨愤,万种低徊,地厚天高,托身无所,写英雄失路之悲,至此极矣!』这支歌由项羽主唱,美人和之,更显得英雄气短,儿女情长,以至这位从不曾流过泪的西楚霸王也不禁『泣数行下』;他的部属更是『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』,一片呜咽。这里唱出的不仅是个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哀,也包含了连所宠爱的美人都无法保护的悲哀;这里流出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雄犯了错误之后的悲哀的眼泪,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面对最终失败的忏悔与惭愧的眼泪。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,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。在【刺客列传】中,他曾用『易水之歌』写荆轲的壮士之别,令『士皆垂泪涕泣』;在【留侯世家】中,他用『鸿鹄之歌』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,使戚夫人『嘘唏流涕』;而现在公元前二〇二年,他又用『虞兮之歌』作为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,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,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、四顾寂寥的境界,噙着泪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读,一读则欲罢不能。

接下来是第二场东城快战。当项羽『自度不得脱』之后,连连说:『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』『令诸君知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』与后面的『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』互相呼应,三复斯言;明知必死,意犹未平。钱钟书说:『认输而不服气,故言之不足,再三言之。』【管锥编】『不服气』,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,说明了他自负、自尊而不知自省、自责。快战之前,司马迁设计了阴陵迷道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。田父把他指向绝路,看似偶然,其实必然。这是他过去『所过无不残灭』,丧失人心的结果。『田父绐之曰:「向左。」乃陷大泽中,以故汉追及之。』人家骗他,指向左边,他便不假思索地驰向左边,表现了他从来不惯骗人,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、粗犷的性格。这里两『左』字独字成句,节奏短促,纸上犹闻其声,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,仿佛那五千骑追兵已从征尘滚滚中风驰雨骤而至,迫促感、速度感、力量感尽蓄笔端。

写阴陵迷道,目的在揭示这位末路英雄丧失人心;写东城溃围、斩将、刈旗,则着意于进一步展开他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。此刻,他丝毫不存幸胜突围之心,只图打一个痛快仗给追随他的残部看看,确证他的失败是『天之亡我』。在这位英雄心目中,死,从来就是不可怕的;英名受侮,承认自己失败,那才可怕。要死也死个痛快,死在胜利之中。这种心态,可笑而又可悲。在这场『快战』中,司马迁再一次运用细节描绘,写项羽的拔山之力,不世之威:『于是项王大呼驰下,汉军皆披靡』;『赤泉侯……追项王,项王嗔目叱之,赤泉侯人马俱惊,辟易数里』。这里,仍用虚笔,集中写他的声音。一呼则汉军披靡,一叱则不仅人惊,连马也吓得后退数里,这是何等的声威力量!他像一尊凛然不可犯的天神,一只被猎犬激怒了的猛虎,须眉毕张,咆哮跳踉,谁也不敢靠近他一步。特别是他『复聚其骑』后,『乃谓其骑曰:「何如!」骑皆伏曰:「如大王言!」』『何如』二字,写得意,写自负,声口毕见,活活画出项羽豪迈的性格。在这一瞬间,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种不屈服的自我肯定的甜蜜,哪里还曾意识到自己是千枪万箭追杀的目标!

第三场:乌江自刎。其中写了拒渡、赠马、赐头三个细节。项羽马到乌江,茫茫江水阻绝了去路。悲剧的大幕即将落下,司马迁偏偏在这最后时刻打了一个回旋,为他笔下的英雄形象补上了最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,设计了『乌江亭长舣船待』这个细节。文如水穷云起,又见峰峦。项羽本来已无路可逃,司马迁却写成他有充分的机会脱逃而偏偏不肯过乌江,好像他不是被追杀得走投无路,不得不死;而是在生与义,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,从容地作出了选择。江边慷慨陈辞,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。那曾经『泣数行下』的血性男子,临了反而笑了。『项王笑曰』的笑,不是强自矜持,不是凄然苦笑,而是壮士蔑视死亡,镇定安详的笑;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『知耻近乎勇』。自惭无面见江东父老,正是由于知耻。这个细节,展示出他的纯朴、真挚、重义深情。对自己的死,他毫不在意;却不忍爱马被杀,以赠亭长。因为,『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』。五年来无数胜利的回忆,猛然兜上心头。今昔如此,情何以堪!文章写到这里,实已神完气足,司马迁颊上添毫,再加上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样一个出人意表、千古未闻的细节。『故人』追之、认之,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;项羽却慷慨赐头,『吾为若德』:蝼蚁之微,泰山之高,两两对比,何等鲜明!

项羽终于自刎了,他是站着死的。帝王刘、项,将相萧、曹,对于两千年后的我们,本来无所轩轾。但当我们读完【项羽本纪】,特别是读完『项羽之死』这最后一幕的时候,总不免咨嗟叹息,起坐彷徨,这就见出司马迁传写人物的艺术魅力。在这最后一幕中,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,是三个场次之间的节奏变化,起伏张弛,抑扬徐疾。第一场重在抒情,节奏纡徐,情如悲笳怨笛,以变徵之音形成了呜咽深沉的境界。第二场重在叙事,全用短节奏,进行速度,铁马金戈,声情激越。第三场江畔陈辞,羽声慷慨。『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!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!』连用两反诘句,顿挫抑扬,极唱叹之胜。此外,还用了许多形象生动,蕴涵丰富的细节,其中必有不少出于传闻、揣度,但无不使人感到可感可信、人情人理。清刘熙载【艺概】所谓『太史公时有河汉之言,而意理却细入无间』;钱钟书【管锥编】所谓『马司马迁善设身处地,代作喉舌』,都是赞扬他设计的细节情理兼胜,妙合无垠。虞姬悲歌,乌江拒渡,赠马赐头,一波三折,全凭细节传神,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,读之令人荡气回肠。在传记文学中,不说绝后,至少空前。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上一頁
返回頂部